【鹭江讲坛】集大教授杨行健:人际交往的成败取决于沟通技巧

撰稿:学生新闻社 陈雨琪 张一凡  摄影:科研工作部 沈松文  
2018-12-21


  结婚三十多年与妻子无吵架、无拌嘴,这是怎么做到的?
 
  12月20日,在经管大楼209案例互动教室举行的“鹭江讲坛”中,集美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杨行健告诉大家他的秘诀只有两个字——沟通。
 
  沟通是本次“鹭江讲坛”的主题词。杨行健教授和我校师生分享了人际交往中的有效沟通技巧。
 
  “在家庭、学校及社会中都需要有效的沟通。”讲坛一开始,杨行健教授就以自己的家庭生活为例,告诉大家沟通无处不在。
 
  “人类最大的成就来自沟通,最大的失败来自于不愿意沟通。”杨行健教授指出,在成功的因素中,沟通与人际关系占85%,专业知识和技术占15%。他以巴顿将军尝汤、秀才买柴等四则古今中外的小故事和身边的真人真事为例,告诉大家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不沟通的弊端。
 
  “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达成协同的过程就是沟通”,杨行健教授进一步解释沟通的定义。“参与沟通要有两方当事人,传送方和接收方”,他强调,“要让对方真正地了解沟通的内容,才算达到沟通的目的”。他认为,良好的沟通可以使沟通中的传送者和接收者“思想一致,产生共识”,在职场中更有“减少摩擦争执与意见分歧”“疏导员工情绪,消除心理困扰”“减少员工互相猜忌,增强团队凝结力”等多种益处。
 
  杨行健教授提出了来自传送方、传递管道和接收方等方面的主要沟通障碍,并从听、说、读、写等沟通的四种基本形态,讲述如何克服沟通障碍,实现有效沟通。他表示,无论是用哪种沟通方式,都不要脱离“平等”“信用”“坦诚”“互利”的沟通原则。 
 
  在谈到口头沟通时,杨行健教授认为,“口头沟通能力的好坏决定一个人工作、社交和生活品质和效益”,并为大家提供了五种提升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他建议大家:“想要表达得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开口前,先把话想好。”
 
  “说服是成功的左手,倾听则是成功的右手。”杨行健教授分析了在沟通中常见的“漏斗”现象——一个人通常只能说出心中所想的80%,但对方听到的最多只能是60%,听懂的却只有40%,结果执行时,只有20%了。他指出在倾听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倾听的目的,培养倾听技巧”“用适当的反应让对方知道你在认真地听”才能克服这种现象。他还分享了有效培养倾听能力的六个秘诀,介绍了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眼神交流等非语言沟通的艺术技巧,并特别介绍了上下级沟通、平行沟通的技巧。
 
  杨行健教授还给出了成熟沟通的十大法则:以开放性的话语问问题;发问明确,针对事情;显示出关心,即了解对方的感受;促使对方说得更清楚、明白;专心聆听;要大方坦白地承认错误;预留余地,具有弹性,别逼到死角;寻找真相;用慈爱式关怀语气引导,表示关心;要成熟式理性。
 
  “你想怎样被对待,你就怎样对待别人;以别人喜欢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讲座的最后,杨行健教授送给了大家两条沟通定律。“学习沟通永不嫌迟。”他希望大家正视沟通,努力做到有效的沟通。
 
  沟通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通,这样的讲座对于在场的同学来说受益匪浅。机电工程学院学子曾研表示:“我们知道了很多沟通的技巧,知道了培养亲和力的重要性,学到了用心倾听的方法。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注重沟通的方法,减少沟通障碍,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