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王洛林: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投资代表崛起的产物

撰稿:学生新闻社 何晨星 李睿琳  摄影:学生新闻社 黄斯如 刘子璇  
2017-04-10
  
1/3
  
2/3
  
3/3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2017年9月初在厦门举行。为了帮助我校师生加深对金砖会晤的了解,4月6日下午,在主楼群3号楼1楼小报告厅,著名经济学家王洛林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主题为“金砖机制与金砖国家”的专题讲座。院长王瑞芳、党委书记林辉、院长助理范智全以及部分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场聆听了讲座。
 
  王洛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聘顾问,曾担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系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中央委员和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有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世界经济、宏观经济和金融等。
 
  年近八旬的王洛林曾多次不辞舟车劳顿之苦,来我校分享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针对此次讲座主题“金砖机制与金砖国家”,王洛林谦虚地表示,自己没有专门研究过这个主题,因此近期查阅了许多相关材料,作这次讲座是为了紧跟经济和政治热点,也是为了给自己提供一次学习的机会。他说:“嘉庚学院与厦门仅一海之隔,嘉庚学子很有必要多去了解金砖国家的知识。”
 
  讲座中,王洛林从金砖国家的背景说起。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新兴市场投资代表。王洛林介绍,“金砖”(BRIC)这一称呼与英语单词Brick(砖)类似,取自金砖四国俄罗斯(Russia)、中国(China)、巴西(Brazil)和印度(India)的英文首字母。2008年—2009年,金砖国家举行系列会谈和建立峰会机制,拓展为国际政治实体。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金砖国家英文单词变为“BRICS”。
 
  20世纪末,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发达国家的垄断局面。“金砖国家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新兴国家崛起并要求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治理体系的反映。”王洛林表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作为新兴经济体的“第一梯队”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相互间的经济合作日趋紧密,四国领导人于2009年6月在俄罗斯举行了金砖国家第一次领导人会晤,这标志着金砖国家初步形成了合作机制。
 
  王洛林认为,从2010年开始,以非洲最发达国家南非的加入为契机,金砖国家的合作更加成熟,取得的成绩也更加丰硕:不断深化经济金融合作,设立了金砖新开发银行及应急储备银行;推动一系列国际金融机构改革;逐渐拓展社会、文化领域合作,构建起了信息交流平台等。
 
  讲座中,王洛林还结合自己出国访学的经历,分析了金砖国家的优势和劣势。以俄罗斯为例,王洛林认为,丰富的土地及矿产资源、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其发展前景较为稳定和广阔,不过近年来较为疲软的经济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他最后总结道:“近年来,世界经济陷入低潮,国际贸易保护呈现加剧态势,但只要金砖国家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应对国际压力,建立起更加成熟的合作框架,这些严峻的问题反而会成为金砖国家发展的有利因素。”
 
  编辑:传媒中心 苏海森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