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读研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撰稿:科研工作部 陈茹娇  
2020-06-12
  
1/6
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二排右三)等导师和指导的研究生(前排右一、右二、右三)合影  
2/6
国际商务学院院长苏锦俊(右)和其指导的研究生  
3/6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夏靖波(左二)与其指导的研究生(左三)  
4/6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卢昌义(右)与其指导的研究生  
5/6
联合培养研究生参观图书馆  
6/6

  近日,2020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基本结束,我校今年招收了11个专业共30名联合培养(与厦门大学研究生院联合培养)研究生,新生将于9月份加入大“嘉”庭。
 
  自2014年我校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已经招收了177名联合培养研究生。那么,在“嘉”读研是种什么样的体验?让我们一起听听联培生们的心声吧!
 
科研创新平台促成长
 
  “联培生会不会与厦大的其他同学有差异?”三年前,2017级学子吴耀翔对联培生项目充满了疑惑。入学不久后,他的疑虑很快就消除了。他发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硕士研究生人才的定位,十分重视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已经建立的平台为研究生们进行学术交流和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就拿吴耀翔所在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来说,该学院已经建立了3个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吴耀翔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参与了工业级无人机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机动平台室内三维(3D)精确定位的关键技术研究”。在项目中,他主要负责室内定位系统的搭建。他表示:“我所搭建的基于NB-IOT室内定位系统可以控制在10cm以内的定位误差,解决了传统室内定位系统的覆盖性问题。我的成长离不开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导师团队对我的指导。我不仅得到了学术上的训练,还得到了企业实际技术需求相关的实践。这让我的工程应用能力、软硬件研发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参加了3次学术会议、参与了2个科研课题、主持了1次沙龙活动……在校期间,2017级人文与传播学院学子杜明珠不断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术素养。她参与了我校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的项目研究。该中心是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言应用研究、叙事理论研究、地方美学与闽台文化研究等。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她深深体会到:“在嘉庚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下,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中,我一步步地成长起来,找到了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也相信未来终会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重点实验室”,结合红树林种植工程等横向项目,通过科研课题的整合、分解,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2017级学子黄晓敏在导师的带领下,走遍了福建省无瓣海桑种植的所有地方,并实地调查开展红树林研究。黄晓敏在3年的时间里,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论文5篇,获得厦门大学奖学金2次,毕业后将踏上高中生物教师的岗位。她表示:“非常有幸师从卢昌义教授。这位具有40多年研究经验的导师在专业上、生活上,不断给我鼓励与机会,让我顺利完成各项科研计划。”
 
学习生活环境优美
 
  2018级学子黄斯奇对嘉庚学院为研究生们提供的学习生活环境赞不绝口,“在生活上,嘉庚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免费住宿、每月还提供了额外的生活津贴。学校校园环境优美,路边整齐停放的‘小绿’自行车直接缩短了教学楼、宿舍以及食堂等场所的距离。往返思明校区和漳州校区还可以乘坐通勤车船,交通非常方便。”即将步入研三的他表示,要继续与老师、同学融洽相处,好好珍惜最后一年的“嘉园”学习时光。
 
  在2017级学子朱林看来,嘉庚学院与其他高校相比,少了许多纷繁、喧嚣。他说:“这对于学习来说,尤其对科研来说,是一件好事情。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自己的研究当中。”让他尤为感动的还有,嘉庚学院还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宽敞明亮的研讨室,配置了办公设备,成为研究生学习讨论的小天地。他说:“不管今后我们身在何方,我们永远都是‘嘉’的一员。”
 
导师“有厚度、有高度、有温度”
 
  “我想当初那个有些胆怯、有些自卑的女孩也许不会在人群中发光发亮,但会从心里变得更加从容不迫,更加强大。”入学一年,2019级学子万晶清楚地看到自己身上的成长变化。在她成长的路上,她最想感谢的是自己的研究生导师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孙园园。在她心中孙园园是一位非常温柔却不失严格的导师:“她告诉我,在学校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当我遇到困难时,她总是给我鼓励,不厌其烦地帮我梳理知识脉络,建立知识体系。慢慢地,我变得充实起来,收获的爱和鼓励都让我一步一步变得更加坚强。”
 
  2017级学子王舒洁把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概括为“有厚度、有高度、有温度”的三度春秋。她说:“有厚度,作为联培生,同时享受厦大和嘉庚学院的学术资源,这三年的学习经历所赋予我的人生厚度是以往任何阶段都不可比拟的。有高度,我很幸运在这一更高层次的人生阶段遇到导师国际商务学院院长苏锦俊教授。他不仅在学术方面对我悉心指导,也时常与我们交流他的人生经历,给我们指点迷津。有温度,在枯燥紧凑的研究生生活中,我们体会来自我‘嘉’各位‘家长’的人文关怀。在凤凰花开之际,我想对各位老师们说:老师,谢谢你们!我们毕业了!”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联合培养研究生们共发表了各级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论文64篇、SCI收录论文28篇;共获各类奖学金与荣誉称号31项,其中5人次获得教育部“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6名同学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值得一提的是,2019届联培生胡恒昌的毕业论文被评为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毕业论文。首届联培生李烨媚赴日本东北大学公派读博,并获JSPS特殊研究员资助。该项奖学金为日本博士奖学金中含金量最高之一,通过率仅在25%左右。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