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荣

作者:  2020-10-10 浏览量:809

林建荣,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生态学会会员,省级科技特派员,福建省百场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报告人,厦门市思明区优秀校外辅导员。

教育经历:

1992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海洋化学专业,

2007年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专业。

工作经历:

2012年起担任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历任助教(2012-2014),讲师(2015-2020),副教授(2020起)。

主讲课程:

《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和《环保漫谈》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安全

科研项目:

主持市厅级基金项目1项“纳摩尔级碘酸根检测方法的研发及其对九龙江河口各形态碘迁移转化研究的作用”,主持环境学院发展基金项目1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闽南地区中小学声环境监测与评价”;曾参与“长江口与黄浦江下游水域CO2分压、通量及其控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和地市级基金项目多项。

学术成果:

1.林建荣, 黄静怡, 查晓松. 基于碳减排视角的高校碳通量特点分析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0, 45(3): 30-34

2.卢昌义, 陈荣, 史大林, 林建荣, 查晓松, 郁昂. 现代环境科学概论(第三版)[M].2020.

3.邱书婷, 林建荣, 王伟艺, 黄强, 谢志勇, 孙红专, 陈慧杰. 双创背景下某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创新[J]. 中国检验检测. 2019, 5, 59-61

4.林建荣. 珠江口虎门淡水端溶解有机碳变化的机制_基于三端元混合模型的结果[J]. 海洋环境科学. 2018, 37(6): 893-898

5.林秋前, 林建荣, 伍朝运. 食品饮料色素的比值光谱测定方法[J], 广州化工. 2018, 46(17): 80-82

6.林建荣. 河口水华区溶解有机碳的行为和机制初探[J]. 海洋环境科学. 2017, 36(5), 676-681

7.林建荣, 刘灵新. 海绵高校建设前瞻[J]. 建设科技. 2017,21(11), 77-79

8.周琦, 林建荣. 一种高效节能的微波沉积物干燥法[J]. 广州化工. 2017, 45(10), 80-82

9.Kai Wu, Minhan Dai, Xiaolin Li, FeifeiMeng, Junhui Chen, Jianrong Lin. Dynamics and produc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carbon in a large continental shelf 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oth riverplume and coastal upwelling[J].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2017, Vol.62,973-988

10.林建荣, 卢昌义. 创新创业融入本科课程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 科技与创新. 2016, 21(11): 3, 8

11.巫文晗, 林建荣. 近十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百例运输事故分析[J], 物流技术. 2015, 34(9): 54-57

12.马进, 林建荣. 危险品运输事故后应急政策利弊分析[J], 中国公共安全. 2015, 3: 52-56

13.林建荣, 陈瑜.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雨水资源化潜力分析[J], 水资源保护. 2014, 30(6): 83-87

14.卢昌义,史大林, 罗津晶, 叶勇, 胡宏友, 郁昂, 林建荣,. 现代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M].2014.

15.林建荣, 李骁麟等. 海洋溶解有机碳-从采样到分析[J], 海洋与湖沼, 2008,39(6): 604-611

16.Biyan He, Minhan Dai, Weidong Zhai,Lifang Wang, Kejian Wang, Junhui Chen, Jianrong Lin, Aiqin Han, Yanping Xu.Distribution, degradation and dynam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itsmajor compound classe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China[J]. Marine Chemistry,2010, Vol. 119: 52-64

17.Dai M., Meng F., Tang T., Kao S. J., LinJ., et al. Excess total organic carbon in the intermediate water of the SouthChina Sea and its export to the North Pacific[J]. Geochemistry GeophysicsGeosystems, 2009, Vol. 10: Q12002